右眼已经差不多好了,趁着脑海里还残留些记忆,是时候把寒假期间的流水帐记一下了_ 自西安南下至今也没见过太阳公公,更别说他儿子老母了… 从1月13号上午11点到武昌到19号早上离开武汉差不多整整7天吧,7天里每天都下雨,只有在第2天和第6天的时候出去逛了下_ 来武汉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了却08年的心愿——看看真实的华科到底是么样子_ OK,流水帐正式开始
交通篇
武汉的公交的恶劣情况早有耳闻,百闻不如一见,13号上午11点坐公交时我彻底震惊了,一个小女孩不要命似的保护着两个座位,由此可知武汉公交的座位是有好珍贵。
在公交上坐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我就受不了了,胃酸都快吐出来了,估计是一个上午一点东西都没吃的恶果,原以为12号晚上在橙色心情美美地吃了一顿就不用再吃了,但是…坑爹的K896,丫的进入武汉市内的时候就变蜗牛了,慢慢地爬了半个小时才到站,于是乎又多饿了半个小时(12号走的过于匆忙,一点吃的东西也没买),到公交上呕吐也很正常啦,于是乎果断下车换了Taxi,跑了半个多小时才到目的地(也就是我舅舅家啦,武汉分为三大块-武昌、汉口、汉阳,我舅舅家住在武昌的最东边差不多),武汉是有好大_
14号和舅舅舅母一起出去买了点东西,倒了趟公交,每辆公交上似乎都是那么挤,我上车后过了两站就被挤到里边去了,别说肉饼,我都快被挤成肉酱了!过了差不多2个小时终于下车了!!!那个时候我还在感概,武汉这么大,公交这么挤,还让人活不,要是我住在这种地方我一年都不想出来一次,东西通通网购,后来仔细看了下武汉市地图,我才发现原来武汉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大嘛,不过也不愧对“千湖之省”的称号,丫的水陆面积比目测接近1:2,长江+东湖+汉江至少占四分之一的面积,所以咧,武汉的道路似乎没有一条是直的,完全无方向可言,不知道北方的朋友到了武汉之后会不会比较容易迷路。
下厨篇
要说到这个下厨咧,其实也是情非得已,一方面到武汉后就没天晴过,只好窝在亲戚家里;另一方面自己还会点厨艺,自下厨起差不多10年了吧, 不过10年似乎有点夸张了,毕竟高中起在校住宿就没怎么下过厨. 所以咧,我的舅舅舅母就放心地把那些蔬菜小生物的生杀大权交给我了.
无图无真相,下面边上图边进行解说,当然咯,都是以我自己的方式,全是湘菜的做法,北方的朋友们有可能不太容易接受_
先给非湖南地区的解释几个基本概念,湘菜是很讲究色、香、味、形俱全的(我知道肯定会有人站出来说每个地方都很讲究色香味形,但是就我在东北和西安待过的一段日子来看,似乎不是那么回事),与此同时对刀工、火候、退火等的要求都是比较精细的,而且个人认为湘菜里最重要的不是辣,而是透过辣来把湘菜独有的香给烘托出来,辣椒不一定要很辣_
都说男人是视觉动物,我也不例外,本人对菜的外形是比较有讲究的,譬如菜里边的辣椒长得对不起观众的我一般就不怎么想动筷子了(在学校除外,毕竟人是铁,饭是钢嘛,再怎么样也不能和钢过不去是不,另外不要跟我提面条…感觉学校餐厅的面条除了形状不同之外似乎没什么不同的——都是那么难吃,当然,我承认饭也比较难吃),西红柿基本只吃一种做法——切成薄薄的片,切的稍微厚一点的话我也基本也不想吃了,另外还要加点糖拌着吃,太多太多就不多说了,我现在改了还多了,以前很多不入口的东西慢慢开始尝试着去吃了,不能不说是西电磨砺了我呀_
OK,下面正式上图,部分菜名为本人YY,如有雷同,不胜荣幸,另外本人到目前为止几乎没看过啥菜谱,炒菜全凭个人近10年的经验,图片为不给力的手机所拍,要是不清楚你就骂它去吧_
NO.1 肉炒豌豆
对,肉炒豌豆,不是豌豆炒肉,肉有点少(这真不能奈我…肉剩下的确实不多),这个菜算是在武汉做的第一个菜吧,考虑到舅母是东北人,辣椒我不敢多放,再说湖南地区以外的辣椒基本都没有那种独特的香味,放多了越是白放_
这种啥啥炒肉(希望下次不再是肉炒啥啥了)个人喜欢将肉和啥啥单独下锅,再根据每种菜对盐的吸收程度决定是单独放盐还是合在一起后再放,这个有点UNIX的哲学,只做一件事,并把事情做好
NO.2 香薄蛋饼
这道菜为本人改进鸡蛋羹的做法_ 第一道工序——将蛋壳敲开,手起蛋碎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呜呼哀哉了… 把蛋放在菜碗里和配料一起搅匀,配料看个人喜好咯,比如我就喜欢放点辣椒,小葱<最好是那种野生的,做出来的菜奇香无比!记住不是东北的大葱呀!!!>,大蒜,and so on…务必保证配料被切的灰常灰常细,待会解释原理。放好配料之后狠狠地绞,要是觉得那些鸡蛋比较难搅匀可以首先就把盐给放了,其实这个在下锅之前也得放的,放完盐之后那就纠缠在一起的蛋黄和蛋清很快就会被拆散的(感觉作这道菜好血腥,有木有),记住这道菜不是在锅里放盐的,而是在绞蛋的时候就放好了
第二道工序->下锅,把鸡蛋搅匀后应尽快下锅,氯化钠会使蛋白质变性的(高中学过的),时间久了在锅里就不好煎了,锅底以圆锅最佳(我亲戚家那锅不仅不是圆底-平底,而且还凹凸不平,我滴M呀,考验我的时候到了),锅底温度不宜过高,适中即可,但一定要受热均匀,油不要放的太少了。接下来就是把碗里搅匀的鸡蛋配料混合物迅速往锅里一倒(不要猛泼噢,否则脸蛋上多一个小水泡啥的这可说不清楚咯,总之小心点为好),然后在加大火力的同时转动锅身,使那一碗黄色的不明混合物(这个时候切不可多想…)尽量铺开,OK,待全部铺开后20秒左右把已经成型的鸡蛋饼翻过一边,再过20秒即可熄火,这个时候不用急着把锅拿开,可以让锅的余热再加热一会儿,成品如下: 锅不给力,手机也不给力,图片略模糊
NO.3 武昌鱼
最后一道菜算是本人目前最喜欢的吃的了,之所以把这道菜命名为武昌鱼显然是因为我吃的那条鱼是武昌的嘛,不多解释_
其实做鱼的工序非常多,首先是选材,最好是河鱼,农家鱼次之,用饲料等现代方法养的鱼最次_
还好本次在武昌吃的那条鱼不是用饲料养出来的(嘿嘿…本人自幼几乎天天吃鱼,什么样的鱼我入口后大部分能判断出来,解剖时间距离下锅时间也大致能判断出来的),不过遗憾的就是舅舅在买鱼的时候让卖鱼的给解剖了。
接下来的工序就是解剖(喜欢吃全鱼的可以忽略了),解剖的时间距离下锅的时间越短越好,二就是解剖时的切下的鱼块大小最好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(比如锅的大小,火力的给力程度,如果火势较旺可以适当切大块些),解剖时间距下锅时间越长腥味越浓,如果是等鱼死了之后再解剖腥味就非常非常的重,在学校餐厅吃过两次鱼(嗯,应该只有两次,不会再有第三次了),初步判断是鱼死了之后再解剖的,在综合楼等饭店也吃过不少鱼,但令我十分满意的几乎没有(初步判断是选材不当)。
关于锅的选择同NO.2,圆底锅最佳,把鱼配料(生姜是必须的,去腥用,大蒜最好是能有,葱呀什么的有的话最好放上)准备好之后就是放油了(油量不能少,湘菜的做法放的油一般都会比其他菜系要的多),以菜籽油(油菜)为佳,这样出锅的鱼会比较香,但是在放完菜籽油后得让油煎一会儿,到快出烟的时候把鱼放进去,拿起勺子或者锅铲迅速搅动,使鱼块尽可能都接触到油,等鱼块基本都接触到菜籽油之后马上停下勺子和锅铲(出锅之前不可再动锅铲),转动锅身(不是水平的转噢,就像地球围绕太阳那样,有一个角度的),此时火力不可过大,适中即可,过大容易烧,也容易导致受热不均导致生熟不一的情况。转动两圈之后把锅放平,把配料啥的平洒在鱼块上,放盐(位置要选好,中间比较低的位置稍微多一点点,边沿部分适当就行了),再放点水(当然不是一点咯,适中即可),盖住锅盖,加大火力,至沸腾后一分钟左右即可减小火力,用锅铲勺子搅动一下(动作不要太大呀,否则鱼块直接变鱼粉了),出锅,OK,开吃!
华科篇
去华科的那段路很不好走,从08年到12年四年过去了才走到她的主校区,(^__^) 嘻嘻……似乎有点偏题了。
一个人刚到武汉确实是有点人生路不熟,没想到这句话用在武汉Taxi司机身上也比较合适,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武汉有好大,18号那天上午吃了点水果就出门了,由于住的那个地方有一趟专门往华科方向去的公交由于修路改道了,拦了辆Taxi便告诉他往华科走,结果司机竟然跟我说他不知道怎么走!!!好吧,好歹我看过地图的,而且手机上也有Google Maps,让他按我指的方向跑了一段路,结果跑出一个十字路口后司机就说跑不了了,不是那个区的,汗…又拦了辆Taxi,坐下来后给司机说去华科,结果他立马就爆出来一句“那地方我不熟,我把地图拿出来看看”,暴汗。。。好吧,我就让他先往我指的南方(其实我当时指的是北方,北方的同学到南方最好不要对南方的司机说方向,南方的路不像北方那样方方正正的)跑了一段路,司机把地图拿出来后我正准备告诉他路线的,结果…结果那地图东南方向的一大块已经掉了(地图毕竟是纸做的,靠不住呀),实在是没辙了,下车继续找其它Taxi,就这样我一边往北走一边看是不是有空车过来,差不多过了二十分钟我突然看到前边的一个路牌上标了方向,顿时醒悟过来,原来南辕北辙说的就是我呀!!!换了方向后很快就到了华科东校区了,东校区主要是教职工区域,还有几个生命科学院系,几个实验室,比较小不一会就走出去了,随后坐了两站公交到了主校区,下车后我站在主校区正门口眼眶立马就湿润了,我想常人肯定无法理解这种心情的,总之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都有。
华科主校区确实大的吓人,我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,很有古色古香的感觉,与我想象中的华科是那么像,小桥流水,亭立湖心,古树参天,安静的环境很适合散步,时不时还可以仔细看看自由自在飞来飞去的小鸟(其实目测有些鸟一点也不小,有好些都好肥,比西电的阿猫阿狗更有喜感)。
逛完华科已经差不多5点了,突然想起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没做——过武汉长江大桥,我最喜欢有水有桥的地方了,每经过一座桥都想下车来走走。
随便挑了辆公交就奔长江而去了,只见快到大桥的时候对面方向的车都快堵成一条长龙了,过了长江的时候我便买了点阿尔卑斯吃了(早上就只啃了一点面包,能不饿么,吃点糖见效快),就这样我踏上了武汉长江大桥,走到江心的时候很自然地就想到了杨慎的《临江仙》
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,是非成败转头空,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
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一壶浊酒喜相逢,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
要是当天能有夕阳那就很好了,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呀
也许是自己的想象力太差劲,看到当时长江的景象实在是联想不到东坡的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,千百年来,长江依旧还是那个长江,物是人非,变的始终只是人
坐了两趟公交后到亲戚家已是晚上7点半了,晚上就该收拾东西滚回株洲了,19号早上差不多6点45才从家走,7点半的高铁(严格来说只能是准高铁,我坐的那趟车是D开头的,走的是武广高铁),拦了辆Taxi后8分钟左右就到武汉车站了,高铁车站都是新修的,比起普通铁路确实好多了,有不少是借鉴了机场和飞机做的比较好的地方,拿车厢来说感觉就是抄袭了飞机座位的设计,只不过空间大多了,但是利用得非常不好,把座位前边的那个平板铺开有很大的空隙,放东西在上边容易掉,而且伙食很贵,飞机上似乎是免费提供的(当然咯,也要看航空公司;饭菜质量嘛,那就不好说了)